矿物,微小包裹体,矿物形成研究用光学显微镜对矿物,微小包体的研究取得了不少进展,形成了一门崭新的分支学科—包体矿物学。 所谓包体是指矿物在形成和生长过程中捕获,并保留至今的成矿流体(溶液或硅酸盐溶液)的残留体。矿物本身很小,一般只有0.1-1厘米,存在于矿物中的包体当然更小,其立径只有头发丝的几分之一,所以要借助显微镜进行研究。 通常用放大1000倍左右的显微镜就可以观察包体的形状、大小、各相态所占的比例、含量等,有时对包体进行加热或冷冻,测定其均一温度和盐度;用爆裂仪测定爆裂温度和活度,用高灵敏度的测试仪器分析包体中气、液、固相成份及同位素组成等。 包体虽小,意义非凡。正如从一滴海水可以了解大海一样,从肉眼看不见的一个小小矿物包体的形状、相态、温度及成份的研究,就能了解该矿物的全部演化历史。这些微观研究的成果,结合野外地质观察,进行综合分析和计算,可以提供这些岩石、矿物形成时的原始温度、压力、相态成矿流体的化学组成、成矿物质来源等有价值的信息。可见矿物包体是打开研究矿物形成过程大门的钥匙,是解释成矿作用的密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