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显微镜用电子束取代光束能比光镜看到小几千分之一自从十六世纪末显微镜发明以来,经过漫长的道路,显微镜的发展对生物学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罗伯特·胡克用十七世纪的显微镜发现了植物细胞,更准确地说是发现了包围细胞的纤维素壁。冯·列文虎克发现了小得多的细菌。在十九世纪初发现细胞核,不久,人们又认识到细胞核是一切细胞的特征。当时认为,细胞核以及围绕着它的细胞质是由不定形的凝胶状物质组成的。 到了十九世纪末,随着显微镜的改进,组织标本的制作和染色技术也有进步,才查明这种明胶状物质不完全相同,在细胞质里还有若干构造物,在细胞核里还有形状奇妙的棒状物,那就是染色体。这些都是人们使用显微镜,经过200年的不断努力,才得到的观察结果。电子显微镜的发展更加迅速。在1924年,物理学家路易·德布罗意(Louis de Broglie,1892一 )提出一个假设:在某一方面看,电子类似于光(他因为这一发现而得班192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以后不到8年,一个电子显微镜的雏型问世了。历经20年的研究,理论上的探讨也大致完成了。电子显微镜用电子束取代光束,因此能看到比光学显微镜能看到的小几千分之一的物体。使用电子显微镜时,光学显微镜采用的细胞标本制作法和染色法不再适用。1950年起,电子显微镜研究工作者发明了观察从前看不到的细胞构造的技术。这样,甚至细胞里的一些微小的构造体,即细胞器(细胞内小器官)的复杂构造也熊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