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工艺轴承钢碳化物截面晶粒计量图像显微镜热处理新工艺的金属学基础 块规常规热处理的工艺,已在上面述及,但是必须重申,原始材料应当进行球化退火,以形成细颗粒的渗碳体,以及达到这些常规热处理的有代表性的主要标志:如在冷却能力高的油中淬火,至少经过两次冷处理和120℃回火,精磨后的除应力和研磨到最终尺寸之前的几个月的自然时效。按照许多研究工作者的意见,这些措施的目的是使残余奥氏体的含量和内应力降低到最小,而按照另外一些作者的意见,则是为了通过残余奥氏体和四方形马氏体的减少所引起反向尺寸变化使之平衡。然而这种方法还是没有达到完全的尺寸稳定性。采用分级淬火或采用稍高温度的回火,都没有使之改善尺寸稳定性。 近年来进行了轴承钢碳化物超细化和奥氏体氮碳共渗热处理新工艺的研究,这些方法对块规同样也可起到有益的作用。如在淬火前采用一种特殊热处理,使碳化物细化和均匀分布,并显著改善马氏体基体的均匀性。这种热处理是由t050℃的奥氏体化和随后约500℃的等温珠光体转变或430。(7,的贝氏体等温转变所组成。由于这种预先热处理,使得碳化物的平均直径从1~1.5微米减小到约0.6微米,因而在淬火和低温回火后易于达到高的硬度和提高耐磨性,这对于块规是很为有益的。如果将具有粒状渗碳体组织的过共析钢,在某一个特定的温度下进行碳氮共渗,此时碳势和氮势都会超过这些元素在操作温度下的溶解度,因此在扩散层组织中出现的碳化物数量要比心部高得多,在表面层中的碳化物平均赢径也较大。根据研究,在指定参数的碳氮共渗之后的轴承钢中,边缘层约含0.8%O和0.2%N,同时碳化物的含量由约6.0易提高到9.6%。
|